
寫到這的時候,正好看到商業周刊登的這篇文章【做自己,其實是個假議題:成功的人,都是因為夠會「演」】,有感寫了篇短評,也有一些朋友回應看法。
剛好這是個機會,說說我為什麼不認同這篇文章的看法。
.
這幾年教即興課有個總括的大體悟:也許是我們從小集體對學藝術的創傷(#對那邊的音樂美術體育課我也是在說你們),我們想到「演」,只會想到「負面」。
我記得前幾年去學藝術治療,因為課程性質是專業訓練,來的夥伴都是助人工作者。沒想到一自介的時候,有2/3以上的夥伴都說,小時候在學校的藝術課程,讓他很受傷很緊張,很討厭畫畫/演戲/吹直笛…
.
「所以這次我來,是提起很大的勇氣,想再給我自己一次機會…」或許也是給藝術一次機會。
.
在即興課,這樣的情形也會發生。
前一個禮拜,我在文大推廣部開了兩天的【讓教室活起來的教學即興力】
.
我和上課夥伴坦承了一個,放在心中好幾年的商業秘密:
其實不管哪堂課,我都一直在教即興劇。
只是大家聽到「劇」就恐懼,所以我想了101種名字讓大家敢來,敢玩…只要有感,後面就是我的專業。
.
很多人之所以害怕即興劇,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【可以做哪些選擇】,這些選擇就是【角色】,而選擇的總和就是【角色目錄】。
聽起來很抽象嗎?
.
如果,我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回想…(但閉眼前請先把指導語看完XD)回想一個生命中和你相反性別的人,可以很親也可以陌生,你會想起誰?
好的,想到後眼睛請睜開。
你想到了誰?(歡迎留言分享)
這就是你的角色目錄,其中一頁。
.
所以要引發打地基CROW中的C,關鍵的秘密就是尋找【個人經驗】。
.
這也回答了另一個常見疑問:不管在即興劇表演或人生實驗室,有時候為了劇情,有時候為了練習,我會要學生演出生氣/狡詐/性感的角色…
然後學生會哀號(真的)地問:
「可是我不是這種人啊啊啊,怎麼辦?」
「那你總看過這種人吧?」
如果,我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回想…
.
大家應該有所體會了。
.
當然,從角色目錄提取的角色仍有限度,跟自己心理距離較遠的角色,也比較難完全同步,需要多次練習與教練引導。
所以,今年人生實驗室把【人際地位】與【溝通分析】兩個主題作為常態性工作坊,因為地位狀態,與自我狀態,正是深化並創造角色C的兩大工具。
.
*後話:那為什麼我一開始說的這篇文章【做自己,其實是個假議題:成功的人,都是因為夠會「演」】讓我很受不了呢?
因為「演」是重要的能力沒錯,但你要能演,就得做自己。而且「演」才不是什麼人格,是一種【狀態】。
上面這點,是教學、引導甚至是助人的關鍵。
如果看懂了,你對於角色扮演會有突破性的了解。